文|钟尚洋杨方配资
编辑|t
引言1939年,苏联和德国刚刚在莫斯科举杯言欢,转眼两年不到,德国的重型坦克就碾过苏联边境线,炮口直指莫斯科。这不是一场误会,这是蓄谋已久。表面上握手,背后早动了杀心。
希特勒为什么一定要动苏联?他看到的,是一个“纸老虎”东邻,一个从国际外交桌上被赶下来的孤家寡人。
而苏联,在他眼中,不再是那个列宁缔造的新国家,而是经历“冬季战争”后连芬兰都搞不定的“受气包”。但真相是,这一切的起点,是西方的背弃,是孤立政策的结果,是苏联从求合作到求自保的无奈转身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冷眼看尽,苏联从求团结变成自保1932年11月,苏联与法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,这是苏联主动打开的大门,斯大林对集体安全还有幻想。他还在想,法国是抗德的主力,可以结成战略防线。
但1935年5月,苏法互助条约签署后只停留在纸面,法国外长不敢来莫斯科签字,拖了整整一年才悄悄批准,这场面已经很明显:怕惹事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938年9月,《慕尼黑协定》签订,英法正式让出苏台德,送给德国。捷克斯洛伐克被一刀切掉西北部边疆,这可是个面积2.85万平方公里、人口360万的大地段。苏联不是不想插手,是压根没被请进门。斯大林看清了,西方这不是防德国,是养德国去东边找麻烦。
1939年,英法开始跟苏联谈军事合作。表面上是三方会议,实际上是“拉架会”杨方配资,英法代表甚至没有被授权做出决定,还故意拖延议题推进。8月,苏联对局势判定彻底翻盘。
8月23日,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签署,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同桌举杯。秘密附加议定书明确划分波兰及东欧势力范围,为苏联筑起防火墙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苏联的判断依据是现场形势。当时德国和意大利已经签下《德意同盟条约》,日本也站在反共一边;英国却在“缓冲”,法国也在观望。苏联已无路可退,只能一国自保。
但在希特勒眼中,这更像是苏联的“投诚”:你既然都不和英法站队,那我以后就可以随时来收拾你。斯大林是争取到了时间,却也把苏联变成了德国下一个“目标区域”。
下一场风暴的雷声已响,方向直指东边。
东墙刚补完,西边立刻塌,芬兰一仗震碎苏联强国幻影1939年11月30日,苏联对芬兰开战。公开理由,是保护列宁格勒安全。芬兰边境到列宁格勒市中心仅32公里,斯大林要求建立缓冲带,遭拒绝后直接动手。这场战争被称为“冬季战争”,苏联投入超百万兵力,面对的却是只有33万军队的芬兰。
前线战况完全走样。苏军战术老旧、指挥混乱、补给不畅。12月初到1940年3月13日,苏联付出38万伤亡代价,却只拿到靠近列宁格勒的一块边角地带。芬兰军队靠地形和机动战术硬是打出“虽败犹荣”的国际舆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西方媒体狂轰苏军:“大象被蚂蚁咬了后腿。”英国议会讨论是否对苏联宣战。苏联本想立威,结果搞得声誉全毁,还被开除出国际联盟。
这场仗杨方配资,打掉了德国对苏联军事能力最后一点顾虑。希特勒曾犹豫:苏联地大物博,士兵众多。但“冬季战争”的表现让他确信:苏联装备落后,官僚腐败,基层兵力缺乏训练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更致命的是,苏联从这场战争中“暴露了地理脆弱性”。一旦德国发动东线战事,只要掌握补给线,苏联边境城镇将无险可守。
芬兰战争还造成另一个后果:日本对苏联的侵略计划被搁置。苏德条约、苏芬战争,日本判断北方方向风险太高,转向南方扩张,进攻东南亚。苏联短暂解除了双线作战压力,但也被钉上了“终点站”的标签。
德国的战略路线调整已在筹备,而苏联的喘息期,也已经进入倒计时。
蜜月短暂,铁拳登场,德国亮出背刺剧本1940年春,德国横扫西欧。比利时、荷兰、卢森堡三国在两周内陷落,法国兵败如山倒,英国开始敦刻尔克大撤退。希特勒彻底摆脱西线羁绊,转身盯向东方。
同年秋,德国军事高层提出“巴巴罗萨计划”,将对苏作战时间锁定在1941年夏季。苏联意识到异样,却依然相信“条约还有效期”。斯大林下令不许挑衅德国军队,连边境侦察都要批准。但希特勒已将300多万兵力布置在苏联边境,航拍、情报、兵员调动已完成三个轮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,德国发动“巴巴罗萨行动”。三个集团军群同时突入,西部边境几乎全线崩溃。苏军措手不及,战斗指令出现真空,电话线被炸断,电台干扰频繁。
仅仅十天,明斯克失守。七月底前,德国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,离莫斯科只剩400公里。这场战役,苏军损失超过200万人,大量坦克飞机被毁于停机坪上。
这不是战术错误,是战略欺骗的成功。希特勒在《我的奋斗》里早就规划,“向东扩张是德国民族的未来”,他只是等待机会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而苏联从1939年的外交交易到1940年的边境缓冲,所有筹码都赌在“暂时和平”上。面对德国的战略欺诈,斯大林迟迟不信“德国真的敢打”。
现实给了铁拳。1941年,苏联被彻底推入生死边缘,但也从此开启了最悲壮的卫国战争。
希特勒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却低估了苏联的反击烈度。
参考资料:
二战前夕英法对德绥靖政策形成分析.参考网.2013-08-15.
20世纪30年代苏联从集体安全到一国自保的历史考察.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.2015-07-01.
苏台德事件.百度百科.
苏联最耻辱的一场败仗,被小国打得溃不成军,伤亡近38万所获甚微.百度百科.
苏德互不侵犯条约.百度百科.
浅析苏德战争前德国与苏联的外交博弈.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.2012-04-13.杨方配资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